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河山风月 > 249、开弓没有回头箭

249、开弓没有回头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夜里,突然有亲兵急匆匆来见,说有人夜里求见他。

史从云连回到中军大帐,发现等候他的是一个老熟人,翰林院承旨,兵部侍郎陶谷。

陶谷见他先行礼,动作有些紧张僵硬,嘘寒问暖时说话也结结巴巴。

史从云立即明白了什么,开口道:“陶大人是带着撤军的圣旨北上的吧。”圣旨传达并不是像人们想象那样,皇帝随便一写,找个身边宦官就传达了。

口谕确实可以这么传达,但口谕没有那么大威信。真正的圣旨需中书省和皇帝决定旨意,翰林院拟旨,门下省审核通过,尚书省发出,经三省通过,各值班官员认定加盖签章,随后由翰林院专门的传旨官员送出,一经发出就不只是皇帝一个人的意思,而代表朝廷。

官家只是病重,他是一代雄主,如果官家在,肯定能约束不少将领,如果出事许多人不一定会站在他这边,届时人心向背难以掌握。所以他必须找个理由率先领亲兵南下,同时安抚众将,把大军留在北面。

而一旦南下,就是条没有选择的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一条路走到黑。

过了沧州就只能盼着官家真的死了,否则什么都不好说。

王仲、闾丘仲卿、郭廷谓等各有建议,史从云心里,他也有了自己的决断。他有更清晰的历史观,经历那么多生死攸关的大战,早有杀伐果断的魄力。

权力其实很简单,军队在谁手中,谁有权力,而皇帝病重,新君未立时是一个国家权力危险的时候,权力交接会有真空期,多数情况下这时大军都必须在京城周围,以确保新君的权力。

而重要的圣旨会由更高级的官员负责传达,陶谷是翰林院承旨兼兵部侍郎,兵部权力被枢密院架空,没什么要务,而撤军又是军机大事,让他亲自莱倒不算意外。

只是听完史从云的话,陶谷顿时愣住,吓得嘴唇颤抖,脸色发白,整个人立即匍匐在地上,不敢看他。

他的话太直白,一开口陶谷就猜出了端倪。

但这次很微妙,大军主力几乎都在北方......

逃避是没用的,决定回去就没有多余的路可以走,史从云心里已经想明白了这点。

只有带兵回去,他才能保证家里人的安全,而一旦带兵回去,那就是亮出了刀,一把明晃晃的刀。

接下来无论如何都没有选择,如果官家一病不起,那就是真正的万事大吉,但如果官家挺过去了........

后果如何,史从云想了很久,心里久久难安,许多事情难以预料,不过也只能船到桥头自然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