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河山风月 > 286、南唐惶恐

286、南唐惶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两浙太小,不足以与中原,河北,关中,齐地等争雄,那干脆就称臣,不去想争夺天下的事,专心治国理民。

所以在他治下,百姓富足,国家安定,千年之后人民还记得他的功劳。

相比之下,地域广袤许多的南唐,国主却摇摆不定,要争天下又不敢彻底和大周翻脸,要保守退让又舍不得自家皇位。

以至于往往做出很多前后矛盾的举措。

一开始李璟觉得自己是唐朝皇室之后,不甘偏安南方开始扩张,一扩张周军打过来了,吓得赶紧派人去慰问周军,表示愿意割地求和。

其在位期间,于血腥厮杀的五代十国乱世中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当时吴越文艺也著称于世。

在满地战火,昏君庸主遍地,到处吃人的五代十国中算一股清流。

其在位期间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有了钱塘富庶盛于东南的局面。

还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维修制度,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的称赞。

他在乱世中斡旋,在两浙地区鼓励百姓扩大垦田,相比土地大片荒废的的五代各国,两浙地区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米粮满仓。

求和时又不愿放弃淮南偏安;等前线打败了问怎么反击;等人说了反击之策他自己不敢亲征;等败势无可逆转时候开始问大臣怎么办;大臣说没办法,天下大势已经定下;他把说话的大臣流放了。

南唐国主并不是能豁出去做事的人,想扩张却犹犹豫豫,不敢放开手脚;想偏安又心有不甘,觉得还可以努力一下。

结果两头做不好,到处得罪人,原本国力与周国相当的大国,两代人被折腾没了。

吴越王和大周皇帝就是豁得出去的人,一个想好了要一统天下,就敢举国之力御驾亲征,敢豁出去打。

当时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民间为他立庙供奉,也是其在唐末乱世中的经营,加快了经济重心难移,只要研究中国古代经济走向,都是个避不开的人。

虽然他没有称霸天下的雄心,吴越王的态度就是无论中原谁称皇帝,自己都上表臣服,也正因如此,吴越国几乎成了乱世中的桃源之地。

相比起功绩,人们更记得的大概是他写给自己糟糠之妻的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到了其子继位,依旧执行吴越王治理国民,奉中原为主的国策。

吴越王和南唐、后蜀国主不同,是非常有战略定力的人,认准了国家要走的路,就坚决执行下去,长久经营才能出成果。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