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庶子功名路(科举) > 庶子功名路(科举) 第34节

庶子功名路(科举) 第34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八股取士是当时明朝为了避免学生跟主考官有贿赂之类的事情发生,所以才采取的一种取士办法。

因为八股文是很难去写的,对格式之类的都很有要求,这就让考生很难在考卷内夹杂一些能够让考官辨别对象的内容。

但即便如此,肯定还是会有漏网之鱼。

况且八股取士之后,让文人学子专注研究八股文,而觉得其它东西都不重要,这就像是现代所说的严重偏科。

可能对于一部分有这方面才能的人是好事,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说,所有治国文人都偏一科的话,可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儿。

寻芳知道,叶寻芝是有学习的天分的。在叶寻芝这么说之后,他大概猜到了,木秀于林不是一件好事儿。估计先生就是不希望叶寻芝太过出众才下了这样的决定吧。

童子试其实并不是难度特别大的考试,考秀才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为了考验学生对儒家典籍的掌握程度。

只有少部分是比较实务的问题,这是叶寻芳翻看过以前的测试卷子而得出的结论。

像是秀才,他们考出来除了见官不跪,和一些小优惠之外,是不能做官的。

叶寻芳穿越之前所在的那个时代,是明朝的时候,举人才都能有做官资格的,在这之前连举人都很难有官做。

本国的开国皇帝,大概也想到过这一点,所以叶寻芳目前所处的朝代是没有用八股取士的。

但是这也有个坏处,那就是科举场中,贿赂的事情屡见不鲜,漏网之鱼多不胜数。

明清的士人也不都是傻子,八股取士的弊端是肯定有的,他们肯定也有人发现了。

但是古代跟现代不一样,你要公平公正公开实在太难。即便现在,开了摄像头可以监控高考了,谁又能保证所有学生都没有作弊?总还是会有漏网之鱼。

所以寻芳觉得,八股取士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是在当时确实是没有办法去更改的一种取士方法。

所以许多人家在明朝之后,就将看重门第择婿而转变成了看重举业了。

而他穿越过来的这个王朝也有着相同的历史,举人最少也能做个县里的小官,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去考科举。因为做官之后阶级就不一样了。

历史上就有很多考生,就是从寒门农户里面出来的。在这个朝代又有着许多这样那样激励人学习的故事流传,这就导致人们更重科举了。

但是叶寻芳现在所在这个朝代,跟之前的明朝不一样的是,他这里没有用八股取士。

这里科举也是三年一科,考试用四书五经的内容。现在时间长了,就偶尔会夹杂一些别的书本作为考试内容,但是四书五经还是最主要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