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望族 > 第六章 岁暮天寒(六)

第六章 岁暮天寒(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正因这个缘故,孙氏即便十多年无子,依旧坐稳了四房的当家娘子。老安人对媳妇多有不满,可在老族长的调解下,婆媳也没有闹的撕破面皮。

这日,上门的就是几个族里几位有功名的老爷、少爷与其家中女眷。

其中有一人,不得不表。

沈家虽是望族大姓,耕读传家,可科举取仕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数十万的读书人,三年才取一百到三百进士,万中无一。

沈家沈举人这“水字辈”上,共出进士、同进士五人,举人、秀才十数人。搁在别的省份,如此后进不凡之家,早已是数一数二的望族。可江浙一带,学风鼎盛,父子进士、兄弟进士虽是佳话,可真不稀奇。

孙氏私下教子的时候,还曾与本主提及王妈妈,只说她看似木讷,却不是糊涂人。

不知为何,沈瑞此时也有这个感觉,似乎王妈妈在有意告诉自己什么,又提点自己什么。

世人重白事,孙氏又是沈家四房当家主母,近支族人每日里吊祭不绝。眼看明日就是“头七”这样的大日子,不仅族人齐聚,官府衙门也可能会来人,按照“接三”那日的情形,几位与孙氏往来要好的官眷即便不亲至,也多半会遣晚辈近仆前来吊祭。

沈家虽是望族不假,族中也有官至京堂者,可四老爷只是举人功名,并未出仕,对待官眷人情往来,少不得小心再小心,央告族中有功名的兄弟侄儿、有诰命的女眷前来帮衬一二。

不管其他房头是否有人出仕,对于松江官场的官老爷官家亲眷,也没有人傻了去怠慢。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可“破家的知县,灭门的府尹”,县官也是现管。

真正使得沈家名扬士林的,是弘治三年出了一个少年登科的状元沈理。沈理娶了状元公之女,自己还中了状元。翁婿双状元,成为士林佳话。

而对于官府来说,沈家世居于此地,为士绅之首,族中又有人位列京堂,同衙门里正该是相互帮扶的关系,往来交好并无害处。

议起这一茬,众人在心里对孙氏越发宾服。

四房人丁凋零,本已没落,可自孙氏嫁入沈家四房,四房日子就越来越红火。不仅孙氏自己的陪嫁织厂生意好,四房名下几个不怎么赚钱的铺子也搭上海商,多有转机。不仅是经济上顺当,财源广进,连带着沈家四房的交际也上了层次。举人娘子,成为知县太太的座上客不难,可孙氏往来交好的,哪里是知县娘子,而是知府太太。

若是只有一任知府太太与孙氏往来交好,族人也不会这样钦佩。实在是孙氏嫁入沈家二十余年年,松江换了四任知府。除了中间赶上官场倾轧上任不到一年被去官罢职的那任知府家的太太外,前边后边的三位知府太太与孙氏都有交情。

孙氏行事,又不像是商户手段,一味奉上干份子等巴结,倒是有几分相投相契的模样。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