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青帝 > 第七百八十二章 争锋(下)

第七百八十二章 争锋(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要弓弩箭矢不绝,所有将士都相信自己能屹立不败。

同样对草原骑兵的战例,西汉时李陵五千步卒就敢出北漠冒险,因友军失利而先退,在遭遇战中被单于骑兵三万人咬上,结弩阵射杀千余人,箭如雨而凌迫之,又一路且战且退,单于追击十余日,又在弩阵下损失六千,怒欲狂,看汉军就要冲回汉境,召集左贤王、右贤王合部八万骑兵起了总攻,而汉军一日间射出五十万支……杀伤难以计数,耗尽箭矢而全灭。

几千人一日射出五十万支箭,就是这种弹药消耗量,强大制造业支撑起来的军事工业基础,才是汉人始终碾压异族的底气所在。

可惜的是局限农业社会,只有在帝国鼎盛时期的人力物力匹配下,才可实现这种极限状态——秦汉军功封侯体系,本质是继承自战国的严格国战体制,正是军事工业的巅峰。

但是到东汉末年,汉人土地兼并激烈,有土地兼并的暴利珠玉在前,工坊和商贸原本还算高的利润就不值一提,良币驱逐劣币,族群的整体制造业正逐渐退化——正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既举世无敌,失去了相当体量的敌人,国战体制就失去依存,这是汉人的光荣,也是汉人的不幸。

听了这话,众臣面面相觑,都满脸黑线,不过这话他们还是认可:“确实,如无意外,这就是一次国力碾压……”

帝国钢铁产量四万万斤,是草原的一百倍,其中粗钢产量四千万斤,更是草原三百倍——在边境封锁铁器流入草原,更严重打击了草原的铁料来源,让慕容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最直观来说,一万斤钢就能制造十五万枚大黄弩专用箭头,实际钢产量仅仅有四十分之一用在这里,钢质箭镞年产量是400万枚,这是弩矢中成本最高的部分。

而十年前洛阳刚接手时,大武库里藏弩矢1350万支,陆续补充到了30uu支,看着似乎安全了,有人建议减少产量,被皇帝否决。

到五年前,冀州战场上几十万动员兵,都是大黄弩阵狂飙,就算努力修复用过的箭矢,反复循环使用,最后也给消耗掉了uu万支……凡人军队要插手修士战争,就得花费这样巨大的人力物力代价。

而初步兴起工业,火灵蒸汽机引的利润增幅让所有守财地主目瞪口呆,土地里一锄头一锄头刨食,怎么比不得火灵工坊里产出旺盛,观望五年后终再忍不住,许多懂点知识门阀和土豪都聚集资金投身火灵工坊,引的工业狂潮正突破汉朝的制造业极限。

当着洪流被引,世界就已改变。

慕容正,鲜卑氏的大单于,号称控弦四十万,听着是威风赫赫,但没人相信单凭慕容正会是鼎盛时期的汉帝国对手。

除非……

到今年里,因火灵蒸汽机效率攀升,军工产业上游的钢产量不断提高,连带着中下游的箭镞、弩矢产量也水涨船高。

大武库又补充恢复到48uu万支,储量比冀州之战时还要多一倍,而此役胡骑并没有冀州之战的外域真人那么强。

这要都射出去,慕容正号称四十万大军,一人可以插十二枝箭作刺猬,或说射十二枝箭只要射中一人就可。

当然战争不是纸面数据决定,要看实际上战略、战术、实施,但这一点上刚经历冀州之战不久的汉军更有信心——比骑兵更快更危险的真人集团突击都面对过了,从高层战略战术到底层士卒的执行力都已经历考验。

汉制大黄弩阵展开,最小型的大黄一石弩也是射程400米以上,箭阵集火根本不管精确度,闭着眼睛射过去都是血窟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