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黄巾张狂 > 第55节 磨刀向东胡

第55节 磨刀向东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中的一名奇士,开始在鲜卑人内部,进行离间活动。此人的计谋是如此的有效,以至于在一八一年,一代雄主檀石槐,居然不明不白的在自己的居室内死去。而鲜卑人也因为此人之前的暗中挑拨,差点儿就公开分裂了。

伴随着鲜卑王庭的局势,开始渐渐恶化,以张俭为首的士人流亡者,开始想要回归汉朝。

正好,中平元年,也就是一八四年,在黄巾军的逼迫下,汉室不得不宣布废除实行了十多年的“党锢”政策。于是,张俭趁机带领一批,愿意回乡安居的士人,从鲜卑王庭弹汗山,又返回了大汉。

张俭虽然回到了大汉,可是在鲜卑王庭内,依然留下了不少不愿回归的士人。黄巾起义失败之后,张宝凭借着当年,张角与张俭“共谋造反”的交情,在张俭的帮助下,联系上了一批依然留在弹汗山的士人。

出于“反贼”间的“惺惺相惜”之情,弹汗山的士人,愿意为太行军提供鲜卑人的相关信息。这种行为,无关背叛,只是那些士人们,在弹汗山王庭地位下滑之时,想要多准备一条退路而已。

这些大汉士人的来历,足足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

公元一六八年九月,时任“大将军”一职的窦武,在与宦官一系的政治斗争中惨败,自杀后被枭首于长安都亭。他的宗亲、宾客、姻属都被杀害。

但是,也有少数的窦氏族人,与部分宾客士人,在同情大将军窦武的士人和官吏掩护下,逃过了朝廷的追捕。为了生存,这些漏网之鱼,只得远离大汉的万里疆土,逃窜于蛮荒异乡。他们最后的选择,便是鲜卑。

另外,在宦官们随后发起的“党锢之祸”大收捕行动中,有一大批被牵连的士人,也不得不四处逃避,以避免杀身之祸。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名士,便是号称“望门投止”的张俭。

这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士人,见窦氏残部成功的在鲜卑处找到了落脚点,也纷纷向北方塞外奔逃。一代雄主檀石槐,极有远见的收容并且礼遇了这些党人名士。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被逼逃入蛮荒腥臊之地,以求活命的窦氏残部和士人们,对大汉自然是心怀怨恨。其中,党人们还稍微好一些,期待着大汉有朝一日,可以取消“党锢”政策,让他们得以还乡。而被逼入绝路的窦氏残部,却没有这种指望。

为了将对大汉朝廷的怨恨发泄出来,以窦氏残部为主,逃难的士人们,纷纷为鲜卑部落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因为,这些才智高明的士人清晰的知道,鲜卑一旦强大,必然如同当年的匈奴那样,成为大汉的劲敌!

在这些心怀复仇的士人策划下,十一年前的落日原之役,十万鲜卑游牧骑兵,才能够成功的歼灭三万北上征讨的汉军。

但是,士人们毕竟是大汉的子民。当檀石槐展现出非同一般的野心,拒绝了汉室天子封王和亲的提议后,一些心怀故国的士人,开始后悔过去的作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