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261章 只为一物

第261章 只为一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袁熙笑道:“我听闻孔北海一直留在海西,准备近日动身去司隶觐见天子,想着有些话和他本人说,倒是不用夫人跟着了。”

一旦两者皆备,便能带动商业发展,而且纺织生产出的棉布,本就是上好的商品,便能带动北地的繁盛。

所以袁熙才不惜代价,也要占据广陵郡这个桥头堡,便是为了出海寻找棉种的港口,这本就是他计划的重要一环。

如今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他终于是踏踏实实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此时他面色凝重地对甄尧道:“棉花一事,是三地之中最为重要之事,事关今后十年,百年大计。”

“我希望内兄不计一切代价,也要带回棉种,期间花费若有不足,我尽全幽州之财力,以帮内兄,只为成此一事。”

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棉花却很适合个体家庭独立生产,这导致从明朝起,我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变得更加内向而稳固。

明代徐一夔的《织工对》中记载:“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之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手提足蹴,皆苍然无神色.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明清时期,中国棉布年产量约有六亿匹,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六倍,社会经济架构也随之产生变化,甚至带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而且棉花不仅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有潜力巨大的战略价值。

东北关外之地,面积广阔,土地肥沃,但直到明朝以前的中原王朝,都很难在辽东半岛以北地区建立稳固、长期的统治。

甄尧见袁熙说的郑重,连忙俯身道:“尧必全力以赴,不负使君所托!”

棉花事关重大重大,所以袁熙把甄尧这个心腹放在海西出海港,不惜亲自过来叮嘱,便是不想事情有所闪失。

如今他见甄尧领会到了事情的重要性,也是心下稍安,对甄宓道:“你们兄妹好久没见了,先好好叙叙旧,我去城里转转。”

甄宓听了,出声道:“夫君要见城里的熟人?”

“不需要妾陪着吗?”

直到明清时期,伴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东北地区的人口承载量才开始显著上升,这其中就和棉花的普及有相当大的关系。

所以说袁熙彼时虽授了幽州刺史,天下诸侯却不以为意,盖因幽州这地方,衣食住行极难达到中原乃至江南地区的水平,导致人口也上不去。

而袁熙根据后世的知识,却是找到了打开幽州大门的两把钥匙。

一是兴修水利,广种水稻,做到足食。

二是耕种棉花,发展纺织,做到丰衣。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