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铁血帝国 > 第二百一十一章:逆转!丘吉尔的眼泪(五)

第二百一十一章:逆转!丘吉尔的眼泪(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从经济上看,帝国虽然有可能控制全世界一半的人口,以及大量未开发的资源,但却无法在短期内将工业规模迅速扩张,达到既能支撑庞大的欧罗巴远征军,又能对抗未来协约国优势海军的地步。光是为了保住既得利益而制订的庞大军需计划,就注定要消耗绝大部分的工业增加值,能够投入工业再扩张的资源将所剩无几,而远征军计划势必要进一步加重帝**需生产的压力,从而导致工业扩张停滞,甚至有可能因为高强度的损耗得不到及时补充而整体倒退。”

“相应地,东亚盟国与‘解放区’好几亿人口对工业产品的需求,战时体制下的帝国工业连最低限度都无法满足,更没有多余的力量支持其自身的工业发展,只能是以各种打白条的方式进行单方面的掠夺,这也迟早会引起反弹——民族主义这柄双刃剑,反过来挥向‘解放者’这种事情,在我们那个时空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从舆论上看,派遣远征军参与到欧洲大陆的争霸战争中,也必然会影响到帝国参战的王道大义,让帝国国民以及各盟国、‘解放区’的广大民众在一定程度上离心离德,更让协约国方面有机可趁……”

“跟这些相比,德国跟协约国讲和,甚至是反过来进攻帝国,这样的未来不是更可怕?”攀着武海松的肩头,杨雨湘冷不防也插了句。

潘绍安下意识掐了掐自己肉呼呼的下巴:“在我看来,陛下倒是很期待这样的未来啊。”

“威廉老儿除了吃屎还有很多选择。”武海松一本正经道。

“有选择,但是不多。”方天华伸出三根指头,“一是跟协约国集团讲和,二是先跟俄国单独讲和、然后在西线以打促和,三是不管怎样都要打到底、打到亡国。”

“本来有第四个选择——让几百万威廉老儿眼中的‘黄猴子’到西线填战壕。”潘绍安并无恶意地竖起中指。

“把派遣欧罗巴远征军的希望寄托在俄国**之上,本来就是军部急进派的一厢情愿而已,且不说穿越整个欧亚大陆的铁路运输困难重重——任何俄国执政当局,都不会接受敌**队自由过境、交通命脉被敌国控制的亡国条件。中德两军想要在东欧会师,只能是灭掉整个俄国,然而在海峡战役之后,实现这种企图的可能性已经变得越来越渺茫。”

方天华说着,又数出三根指头:“俄国的未来也有三种可能:一是俄国统治阶层内部自行换血,产生了更坚强的领导机关;二是爆发针对沙皇**制度的民主**,以旧国家杜马为基础产生的临时政府掌控了形势;三是**被民粹主义的浪潮推动,政权最终落入布尔什维克之类的职业**党手中。”

方天华冷笑一声:“威廉老儿现在想讲和,也要看协约国答不答应。海峡战役破了局,美国巨人也终于开始发力,只要俄国人能挺过这个夏天,协约国方面的信心只会越来越满,相应地,给德国人留下的体面也只会越来越少——皇帝跟他的容克将军们显然不会接受没有足够‘体面’的和平。”

“要是俄国人挺不过呢?”杨雨湘追问。

方天华手掌一翻:“那就反过来,德国人信心满满,对协约国狮子大开口,而英法打死也不会接受一个德国独霸欧洲大陆的和平。”

“内部换血也好,民主**也好,所产生的政权还是要依靠协约国的援助才能生存,无论如何不可能单独媾和。”

“布尔什维克上台的话,如果得不到协约国的承认与援助,就不得不向我们求和。他们很可能会接受严酷的割地赔款条件,但绝不会接受军队过境与控制铁路之类的条件,因为后者不但时刻威胁着政权的生存,更将俄国推向了协约国的对立面——这样一来就无法退出战争以求喘息。”

“愿意割地停战就足够了。”翘着二郎腿的武海松悠然插话道。

方天华无视他的存在,自顾继续道:“海峡战役之后,远征军走印度洋航线,经巴格达-柏林铁路前往德国的路子也断了——且不说这条铁路的伊拉克部分才刚刚开工。在协约国远比另一个时空更坚决有力的军事打击与谋略策动下,奥斯曼帝国正在迅速瓦解,光靠军事力量已经无法挽救这个名副其实的‘西亚病夫’,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夺回土耳其海峡,看起来同样是机会渺茫。”

“就算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俄国还真的亡国了,海峡还真的收复了——从军事上看,就算德国能够提供一部分远征军的补给,但无论如何,穿越半个地球运输与供给庞大的远征军,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运输力量和护卫兵力,从而削弱其他方面尤其是太平洋方面的力量。而如此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也势必受到敌军的特别关注,有可能形成持续不断的失血,成为国力衰竭的源头之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