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南明当皇帝 > 第119 天下局势(二)

第119 天下局势(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面对此情景,何腾蛟不知改善,整日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清军三顺王一顺公等部即将南下的时候,湖南官府却失去了百姓和士绅的支持,未战已呈败象。</dd>

何腾蛟经营湖广,曾经号称十三镇,分别是黄朝宣、张先璧、刘承胤、李赤心、郝永忠、袁宗第、王进才、董英、曹志建、马进忠、马士秀、王允成、卢鼎,以及后来投效的赵印选、胡一青的滇军。李赤心、郝永忠、袁宗第、王进才等是闯部余众,董英等则是何腾蛟一手提拔的中军,张先璧则与赵印选、胡一青都是云南来的滇军。

号称三十万大军。又提拔了一批自己的亲信出任总兵、知府等职,兵将一多,鱼龙混杂,军纪名存实亡,弄得各镇都象占山为王的土匪,烧杀**掠四起,民不聊生。

而且赋税极重,收到的赋税主要是来发军饷,龟缩在湖南长沙,宝庆,辰州一代的明军总数三十多万,每年需要几百万两银子的军饷,而湖南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几十万两,远远不够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何腾蛟开征“义饷”,增收租税,每亩田赋较原额增加五倍多,又寅吃卯粮,提前预征明年的税赋,虽然如此,收入仍然不敷开支,又预征了后年的赋税。

如此横征暴敛,再加上贪官污吏浑水摸鱼,已经超过了百姓能够承受的极限,因为征收“义饷”家破人亡的事情屡有发生,普通佃户和自耕户卖儿卖女,逃亡离开湖南,中小地主也不得不抛售田地,家产急剧缩水。

在明代末期,地主用“田骨”和“田皮”来分割土地的所有权和耕种权,在一般情况下,增加的田赋租税都会转嫁到“田皮”上,也就是种田的佃户和自耕户身上,对地主士绅的影响不大。

但是由于何腾蛟增收的田赋租税太多,造成佃户和自耕户大量破产逃亡,地主士绅找不到转嫁对象,也跟着大受损失,因此对何腾蛟极为不满。

由此又造成了恶性循环,大量的佃户和自耕户逃亡之后,湖南官府收不到足够的钱粮,只好克扣拖欠部队的军饷,让刘承胤、黄朝宣等军阀在驻地“就食”,也就是自己想办法。这些军阀就恣意劫掠,强取豪夺,从百姓士绅手里抢钱抢粮。

时人记载:“何腾蛟既奉便宜之命,骤加派义饷,兼预征一年民田税,每亩至六倍以上。不足,则开饷官、饷生之例,郡邑长吏皆以赀为进退;又不足,则开募奸人告密,讦殷富罚饷,朝宣、先璧、承胤皆效之。湖南民展转蔓延,死亡过半。”

在这种情况下,湖南的社会矛盾急剧激化,老百姓对官府不满,士绅地主也对官府不满,各地盗贼丛生,土匪横行,演变成了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大明官府在百姓中已经失去了民心。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