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舍弟诸葛亮 > 第26章 八月十八广陵潮

第26章 八月十八广陵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旋即才在侍从的解说下,得知这不是雷声,而是潮水声。

刘备也心中一凛,如迅雷风烈必变,端坐肃容,准备瞻仰天下奇观。

诸葛瑾倒是并不感到稀奇,他前世在省城读大学、工作时,大潮看得多了。

但旁人的肃然表现,也感染可他,于是也摆出了几分对大自然的敬畏。

很快,远处潮水如一线,从海陵方向逆流滚滚而上,竟把滔滔长江的天然奔流都顶了回来。

但第三版显然还是不够好,诸葛瑾说,他做过试验后发现,虽然底部绑石头不会冲走,但还是会冲歪斜,不再正面迎着水流,阻挡鱼、刺鱼的横截面积也就变小了很多。

于是最后的第四版,他还在竹罾的顶部额外加了一根完整不漏水的空竹子,把空心竹筒当成浮标来用,确保潮水冲过后,浮力的作用把这一头始终往上扯。

如此中间一张网,顶上一个浮标,底下一个大石头,才算是上下方位彻底稳固,哪怕冲歪了,只要有浮力还能自动回正。

诸葛瑾此前其实也不知道流刺网具体怎么造,只知道个思路概念。

但谁让他逻辑思维比较强,空间几何想象推演厉害,前前后后十来天,多做几次试验就鼓捣出来了。

尤其当本身的江涛波峰与逆潮相撞时,形成了波峰叠加的激波,能瞬间冲天而起,随后又倏然消散,看得一群内陆来的外地人惊叹不已。

刘备不读诗赋,此刻唯有内心卧槽,

而孙乾算是众人中读诗赋最多的,情不自禁把枚乘的《广陵潮赋》和本朝(东汉)王充的赋文,挑了几段背诵一下。

刘备听了,不由撇撇嘴:“古人之赋,有何可咏?公佑有雅兴,可自作一赋。”

孙乾连忙赔笑:“在下才疏学浅,枚公大作珠玉在前,写出来也实在丢人。”

刘备原本已经觉得最终成品就很逆天了,现在看了诸葛瑾的“研发过程”,那么多中间迭代版本,他才彻底相信:诸葛瑾的思考方式远比成果本身更逆天。

他绝不是靠什么灵光一闪、或者是从别处看来的。

人家是实打实的脑子好使,见微知著,遇到问题能立刻着手攻坚解决。

“小小一个竹罾,居然短短几天之内,造出了第四代,每一代稍稍改良一点,才智之敏捷,实乃古今罕有。”

刘备感慨之际,远处雷震滚滚,他惊诧抬头望天,却见天气虽阴,但并无雷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