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重生天启大帝 > 第七十六章 火器会议之大炮

第七十六章 火器会议之大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过朱由校经过明朝人给他的震惊之后,他并没有急于先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先问了问众人,“无论是大炮还是鸟铳,火药是二者的基础。如果能改进火药,那么就直接增强两者的威力了。不知道诸位,有此有何高见?”

这是一直没有说法的戚祚国做上前说到,“启禀皇上,关于火药问题,臣家父的纪效新书中倒是有详细记载。家父在书中记载的火药比例大约是七十六斤硝、十斤半硫、十三斤半碳混合成一百斤的火药。”

“启禀皇上,戚将军所说这种火药的配方应该是极好的比例了,不过兵部生产火药时候为了方便用的比较多的配方是七十五斤硝、十斤硫、十五斤碳。当然还有种火药配方,不同的作坊采用的配方不尽相同。”工部军器局大使焦勖见皇上问道火药,又听到戚祚国说的火药配方的细节,正好是他的主管方面之内的事情,他这个正九品官也只好硬着头皮的上前说道。

朱由校听到戚祚国和焦勖说的火药配方时,心中一边惊喜一边庆幸。他惊喜的是,戚祚国说的纪效新书中记载的配方已经非常接近了黑火药的最佳比例了,而焦勖说的用的最多的一种配方就是后世工业中生产**,明朝这个时候人的已经掌握了。庆幸的是,还好他说出来自己自鸣得意的想法之前问了问,要不然自己就丢人丢大了。

“臣现在负责铸造的红夷大炮其实就是在吕宋炮基础上进行改进,想防止红夷大炮的。黄尚书当初铸造吕宋炮之时,有三个工匠当初留在了工部,所以臣进入工部后,得到了他们三人的帮助。臣现在铸造的一门红夷大炮,效果还是不理想。皇上之前下旨让耶稣会修士重新进京,等有了他们的帮助,铸造红夷大炮此事应该会顺利很多。”李之藻说了现在自己的情况。

“黄尚书把之前铸造吕宋炮的工匠从来找来之后,让这些人一起进入工部和李主事一起改进吕宋炮仿制红夷大炮。等耶稣会修士进京之后,也让他们第一时间去提供帮助。然后兵部负责派人去澳门,购买红夷大炮。”朱由校综合了几人的意见后,做了决定。

“启禀皇上,皇上之前让孙元化进呈的火炮瞄准之法,臣已经句读好并矫正过了,还请御览。”徐光启拿出一本书来,交给曹化淳递给皇上。

朱由校都快把这件事给忘记了,这件事还是当初孙承宗举荐孙元化为下属之时,徐光启为了让人们了解孙元化的才干说起来的。朱由校当时对对孙元化这个可以提高一倍精度的大炮瞄准之法颇感兴趣,就下旨让其句读好后呈给自己。只是孙元化接着要跟着孙承宗去辽东前线,于是就让交代徐光启代为句读矫正。

朱由校拿过书来看,原来孙元化这个大炮瞄准之法书名是西法神机,他一目十行的翻了十几页。翻到一页时候时,一段文字吸引住了他。原来这个西法神机书中,孙元化说的瞄准之法,其实就是对炮弹弹道的研究。这段问题中他更是提出射程随着俯仰角的渐增而渐远,当俯仰角在量铳规上反映为权线中分直角即45度角时,射程最远;当炮口仰过量铳规直角的中分线即大于45度角时,射程逐渐缩短。

朱由校看到之后简直是难以置信,虽然孙元化并没有提到抛物线的概念,可还是得出了大炮发射仰角为45度时射程最远。并且还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说明了大炮操作时候,铳规是权线中分直角时,就是射程最大。虽然四十五度抛物线最远在后世是初中生都知道的常识,可是眼下在这个时候能提出这个观点,并应用于大炮上确实可以称为天才了。

“这本书中所言之法,应该好好的进行的推广。如果军中炮手能熟练掌握此法,那么火炮威力就能得到极大的增强。正好徐侍郎,你之前也有练兵的经历,就由你来负责训练负责训练两队炮手。训练好后,朕会亲自去观看,如果效果显著,就在全军之中进行推广此法。”朱由校迅速意识到了这个瞄准方法的价值,出言赞叹到。

“臣谨遵圣谕,臣一定尽快选好两队炮手进行训练。另外臣还有一个请求,是不是在从澳门买红夷大炮的之时,同时雇佣些熟练的西洋炮手?臣想让这些西洋炮手组成一个炮队,成为一个示范炮队。”徐光启答应下来之后,又说出了一个请求。

“西洋之人的确在火器操作上有所长,那就也招募些西洋人为我朝效命。不光是炮手,朕听闻西洋之人在鸟铳操作上也甚有办法,那就都招募些好了。”朱由校没想到徐光启竟然有这种想法,他当然是乐意了。一方面此时欧洲人在火器使用上的确比较先进些,另外他突然想到了一些更深的意义,于是他就很快答应了徐光启。

看火炮的问题也基本差不多了,朱由校突然想起火药的问题。他后世在化学上学过黑火药反应的化学式,也还记得黑火药的最佳比例。黑火药的化学式反应三种比例是一硫二硝三木炭,质量比应该是质量硝酸钾75%、硫磺10%、木炭15%。虽然不是最佳比例,但是也很接近了,他记得这个比例还是后世工业生产黑火药的比例。而且他还记得火药如果制成了颗粒状,不但爆炸反应充分,而且还不会像粉末状容易因运输三种物质分布变得不均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