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18章 学新闻学的

第218章 学新闻学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更何况治理郧阳的难度不大,民间思安,有粮食有土地有政策,百姓吃饱撑着了躲在山上呢?只要做好宣传,抓几个典型,事情推进的自然顺利。

林如海看问题的角度这不一样,他认为贾琏做出来的政绩,最难的时期是政策的选择。

这个时代的官员,治理地方是离不开士绅的。原因也很简单,以县令为例,手底下一共才多少人?三五个公务员,外加三四十個临时工,就这么一个草台班子,治理一个县。

要出政绩,无非是以下几种,兴教化,这个最容易,士绅为了自己的子弟肯定配合。

收税,这个最难。百姓手里的粮食,要变成银子,还要收上来。指望一群一辈子都困在方圆百里地面上的百姓能配合你,那不是在做梦么?所以明朝很长一段时间收的实物税。天朝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官府收的都是实物税。

第218章学新闻学的

贾琏已经能想到,今后京城官场会怎么编排他了。

【官场灾星,专克上司。】

就这八个字,唉官场上寸步难行了,不行,我的想法子怪变风评。

利用报纸搞点事情,比如讨论一下八字相克的问题?

这也就是一条鞭法令人诟病的关键所在。朝廷是方便了,百姓怎么办?

实在不懂我的意思,重温一下《多收了三五斗》。

朝廷省事,治理成本转嫁给底层。基层权利彻底拱手让给民间士绅、宗族。

林如海看着贾琏有点走神,内心颇为感慨,这厮成长的太快了。

“生擒吴汉,一战将平叛打成了剿匪,暂理郧阳,不足半年便恢复地方,你这官儿升的倒也硬的很,没人能说出什么来,甚至还有人会说少了,毕竟那吴汉打出了大顺的旗号。”

造反也是分等级的,那种打出国号的反贼,优先级别都是最高的。吴汉就属于这种!

“吴汉脑子不好,在我看来,他就一草寇,听说书先生讲古,什么立国号,心血来潮就立了。世上就是空有旗号,制度人员,一应俱无,还是流寇那一套,一堆小山头凑一起。他若不打出国号来,京营未必南下。只是没想到他怂那么快,望风而逃。当初襄阳不战而得时有多风光,后来就有多狼狈。后来抓了一问才知,他心里惦记着抢来的财富。都是私盐贩子,他比张士诚差远了。”

这点功劳在贾琏看来不值一提,他真正得意的是治理郧阳。估计皇帝看重并给他连胜两级的关键点,也是他治理郧阳时没捞钱,一门心思安抚地方,恢复民生。要说对地方的治理,有着丰富基层经验的贾琏,自然是最熟悉的领域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