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武大郎新传 > 第330章 宋理学

第330章 宋理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啊!人才紧缺是因为社会上的风气都是学习经史子集,鲜有学习各种专业技术的,只要利用自己的财力和影响力大力造势,改变社会“不良”风气,号召大家学习适应商业的工艺和技术,人才不就会源源不断了嘛!

所以,在武植提出报社会配合众人大力宣传“复兴百家”思想,只要众人回去准备好宣传的文章和相应的诱人的岗位承诺后,大家拍胸脯保证之余,回家后也没含糊,能提笔的撸袖子亲自上阵,文化水平低的雇书生代笔,纷纷将文章写好投到了报社!

报社这边有武植的授意,自然将那些商人的文章分批次的一期期发表在头版位置,以扩大其影响力。

说是文章,其实经过商人们的手嘴写出来后,其实更像是后世的广告文案,各种宣传,各种夸大,各种空头支票……

不过武植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思想运动的前期都是这样,一定要把自己的理念鼓吹的完美无缺,让百姓们无比的向往,这样才会有人支持。

商会的茶话会过后,青州各大商人们像是被文曲星砸过了一样,纷纷在报纸上发表了署名文章,不仅言辞深刻发人深省,而且文采还不错。

文章的主题都是“有学无类”,主张年轻人不止应该学习经史子集,只要对社会有用处的都可以去学习钻研,比如算术、工械、天文、地理等,科考做官不是唯一的出路,各种人才都可以找到薪酬很高的职位。

………

这当然是武植示意的,其实武植也没费太多口舌,近来由于银行的低息贷款的充裕,商会里面各大商人终于可以尽情的大展拳脚扩张产业规模了,一般商业浪潮最前方的弄潮儿最是吃香,有了充足的资金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就有巨大的市场等着他们去开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但是扩张过程中,商人们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颇为头疼的瓶颈,这个瓶颈就是人才供应严重不足!

事实上,商人们的这些广告文案对于民间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的,起码普通老百姓有很多都想明白了,让孩子读书考功名当官的概率实在太低了,孩子是那块料还好,一旦考不到功名耗费了大好年华不说,长大后一无所长,成为了一名百无一用的书生,连养家都难。

还不如早早的去学一门手艺,以后也能过个富足日子。

而那些还在科考上挣扎无果的广大书生们就更蠢蠢欲动了,他们已经过了天真的时候,开始考虑现实问题了,且不说他们苦苦不中进士,即便考中了进士又如何,又有几人能登堂入室,居庙堂之中?

有些官员究其一生能混个知州就不错了,而知州的俸禄,居然不及青州工场里面的一名普通熟练工,更别提武大官人手下的一帮管账的经营的人了……工钱奇高,福利奇好,还经常组织旅游……

但凡社会打破原有经济格局迅速发展的时候,人才资源都是最紧缺的,和后世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大发展的中国一样,如今青州乃至整个山东,最抢手的就是人才!

这个人才自然不是儒家的书生,书生到处都有。商人们缺的是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管理的人才,经营的人才,会计人才,手工业熟练人才,还有精通各种技术的人才……随着商业的繁荣和扩大,这些人才明显不够需求了,无数商家高薪招聘都招不到合格的人才,甚至普通熟练工的工资都涨到超过知府的两倍之多!

所以,当武植在商会中提出“复兴百家”的观点,主张大力推动各种学科在百姓中崛起后,商人们简直像是终于盼到了指路明灯一样,都无比积极的响应了武植的号召。

其实这就是一层窗户纸,武植没捅破之前,大家都想不到,但是一旦捅破后,大家顿时豁然开朗!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