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武大郎新传 > 第437章 赐同进士出身

第437章 赐同进士出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是,对于武植来说,这个同进士出身意义就特别重大了。

有了这个出身,就代表他正式进入了大宋的士大夫阶层,从此以后,只要不是谋反篡位,就算武植犯了天大的错,朝廷也不会动用行政命令诛杀或者抄武植的家,就算皇帝都不行。

因为宋朝有祖训,不杀士大夫,士大夫犯错,一般都是贬官,轻一点的贬到富裕的州府当个知州通判,还有机会会中央;重一点的贬到不毛之地当个团练使之类的;最重的不过是贬到国境最南边海南岛的琼州。

就像苏轼。

就算被贬到琼州也是个市长级别的官员。

从皇宫的黄门传旨小太监离开汴京的时候,武植在青州就准备迎接圣旨了。

圣旨的内容正是武植所期盼的。

当朝皇帝陛下,对武植开创的素描画和油画非常感兴趣,对谢清的绘画才华非常赞赏,特招武植入开封为翰林图画院执教,招谢清破格入太学和翰林图画院侍读学习。还格外恩宠赐了武植同进士出身。

所谓“同进士”出身,意思是朝廷承认的和科考的进士一样的学历,并无区别的意思。

但是,带了这个“同“字,其实也就是不同,一般赐这个出身的都是朝廷为了鼓励屡试不中的学子们,给他们个进士的出身,让他们有官做。

所以,宋朝几乎没有范进那样大龄连个举人都难考上的学子,在宋朝只要你有这个毅力,早就给你比举人更好的进士出身,给正式官职当了。

不过宋朝的学子们都是被惯大的,在他们看来“同进士”这个出身就是对自己莫大的侮辱,所以在不中第后,就算朝廷给了这个出身,大多数人也都是会拒不授,回家继续读书来年再战的。

而且,就算接受了这个出身,以后在官场上也处处被正牌进士看不起,更别指望坐上两府宰相高位了,在宋朝历代中,只有一位同进士出身的相公级别高官,而且还是忍气吞声了半辈子,最后因为党争斗的太厉害被推出来当挡箭牌的。

这个人的结局自然是不那么好的,最后被人联合给整下了台,并踢出了汴京。

…………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