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宝大师 > 第100章 天青云破

第100章 天青云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到了民国年间,还有一些传闻,但也只是传闻,无从稽考。比如琉璃厂发现过柴窑残片,还被磨成了三寸圆形;比如帮着袁世凯烧制洪宪瓷的大管家郭葆昌,曾经用一处大宅、数十亩良田作为代价拿下过一件柴窑。

到了今天,并没有任何一件公认的传世柴窑器出现。

倭国曾经展出过一件百合花瓶残器,据说是明代皇帝回赠给幕府将军的礼物,号称这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件柴窑器。

但是很多人不信。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余耀是不信。

柴窑,完全配得上无价之宝这四个字!

目前,还没有发现公认的柴窑传世瓷器。

汝窑也有天青釉,是所有窑口中,最接近“云破天青”釉色的。但是根据历史上的各种资料,包括一些鉴定类的专著,只有柴窑天青釉,才是真正的“云破天青”!

柴窑令无数瓷器爱好者心驰神往,却始终是一个传说。

传说中说它,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美得不可方物。

华夏历史上的名窑瓷器,基本上都是有实物流传下来的,唯独柴窑却失传了。

在明清的一些史料中,尚能提及柴窑。

比如不少玩家耳熟能详的《宣德鼎彝谱》中提到,内府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柴窑,被放在了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前。《宣德鼎彝谱》的可信性是很高的,这说明,明代宣德年间,皇宫内府是藏有柴窑的。

在清代,能被确凿认定的,主要是乾隆的诗,含有柴窑的有四首,咏碗的两首,咏枕的两首。不过,乾隆有过把汝窑当成钧窑的光辉经历,这可信度恐怕得打点儿折扣。

清代民间的一些笔记也曾记录过柴窑,但可信度就更小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